当奥地利后卫大卫·阿拉巴于2021年夏天以自由身加盟皇家马德里时,这笔交易曾被外界视为“教科书级的爱游戏体育免签操作”,然而四年过去,阿拉巴的皇马生涯却因伤病频发陷入尴尬——近两个赛季仅出场31次,累计伤缺超过300天,而俱乐部为其开出的5年长约与超2000万欧元年薪,正逐渐成为财务负担,随着球员复出时间一再推迟,这笔曾被视为“精明”的交易,是否正在演变为皇马的“薪资陷阱”?

高调加盟:免签光环下的豪赌

2021年7月,阿拉巴以“双冠王功臣”身份从拜仁慕尼黑自由转会至皇马,签约至2026年,时任皇马体育总监的何塞·安赫尔·桑切斯公开称赞其“经验、领导力和多面手属性”,而媒体则聚焦于“零转会费”带来的性价比,鲜少被讨论的是阿拉巴的薪资结构——据西班牙《马卡报》披露,其税后年薪高达1200万欧元(税前超2000万),在队内仅次于本泽马、克罗斯等核心,甚至超过当时刚续约的卡塞米罗。

这一薪资水平引发部分质疑,阿拉巴虽在拜仁担任过中卫、左后卫甚至后腰,但皇马引进他的核心定位是“拉莫斯接班人”,拉莫斯离队前的年薪仅为阿拉巴的60%,且以铁血出勤率著称(效力皇马16年仅3次赛季出场低于30场),相比之下,阿拉巴在拜仁后期已显露伤病隐患——2020/21赛季因肌肉问题缺席12场比赛。

伤病噩梦:两年仅踢31场 关键战屡屡缺席

加盟首季,阿拉巴尚保持健康,联赛出场30次,帮助皇马夺得西甲和欧冠双冠,但自2022年12月起,伤病开始频繁侵袭:

阿拉巴加盟皇马4年近2年高挂免战牌 免签背后年薪超2000万引争议

  • 2022/23赛季:左腿肌肉撕裂、右膝韧带扭伤,累计缺席24场比赛,包括欧冠半决赛次回合对阵曼城;
  • 2023/24赛季:左膝前十字韧带断裂,赛季报销,至今已休战8个月,复出时间推迟至2024年10月。

据统计,阿拉巴近两年因伤缺席场次(45场)已超过其出场数(31场),更令球迷忧虑的是,其伤病多集中于膝关节和肌肉群,这类问题在30岁以上球员中往往难以根治,队医报告显示,阿拉巴的膝盖软骨已出现磨损迹象,未来出勤率可能进一步下滑。

薪资压力:2000万欧元的“躺赚”争议

阿拉巴的薪资在皇马队内长期位列前五,以2023/24赛季为例,其税前年薪(含奖金)约为2200万欧元,相当于每缺席一场比赛,皇马仍须支付约48万欧元,若其无法在剩余合同期内恢复状态,俱乐部总计需承担超1亿欧元的支出。

这一数字在财政公平法案(FFP)收紧的背景下尤为刺眼,近年来,皇马为翻新伯纳乌球场和签约贝林厄姆等新援,已大幅压缩薪资占比(目前工资帽为赛季总收入的70%),而阿拉巴的合同将持续至2026年,届时他将年满34岁,转售价值几近于零。

《阿斯报》曾分析称:“皇马为‘免签’付出了隐性成本。”若当年以3000万欧元转会费签下一名年轻中卫(如约阿希姆·安德森),其年薪可能仅为阿拉巴的一半,且具备升值空间,阿拉巴的案例与贝尔、阿扎尔等“高薪低效”引援颇有相似之处。

未来困局:解约or留用?

阿拉巴的合同还剩2年,皇马面临两难选择:

  1. 提前解约:需支付剩余薪资的50%-70%(约2500万欧元),但可腾出薪资空间;
  2. 留队观察:若其复出后状态回升,仍可作为轮换球员,但风险在于伤病复发。

主帅安切洛蒂近期表态模棱两可:“大卫是更衣室领袖,但他的健康是首要问题。”而阿拉巴本人则在社交媒体发文称“渴望重返赛场”,但未提及具体时间表。

连锁反应:年轻化战略受阻

阿拉巴的长期伤缺迫使皇马加速中卫引援,2023年夏窗,俱乐部紧急签下吕迪格,并提拔小将拉法·马林,阿拉巴的高薪使得球队难以再追逐阿方索·戴维斯等目标——后者与拜仁的续约僵局中,皇马因薪资结构问题始终未正式报价。

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球队年龄结构,目前皇马后防线中,吕迪格31岁、纳乔34岁、阿拉巴32岁,仅米利唐(26岁)处于当打之年,若无法及时换代,未来两年后防老化问题可能集中爆发。

阿拉巴加盟皇马4年近2年高挂免战牌 免签背后年薪超2000万引争议

球迷与舆论的分歧

皇马球迷对阿拉巴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:

  • 支持派:认为其职业态度无可指摘,2022年欧冠决赛带伤出战证明忠诚;
  • 批评派:指责俱乐部“重名气轻实用性”,高薪长约违背“年轻化”承诺。

西甲评论员托马斯·隆塞罗指出:“阿拉巴的案例揭示了免签的代价——当你省下转会费时,往往需要在薪资和合同年限上让步,而后者可能更致命。”

从“超值签约”到“薪资包袱”,阿拉巴的皇马生涯轨迹令人唏嘘,其伤病频发虽有偶然性,但俱乐部在风险评估和合同设计上的疏漏亦难辞其咎,随着姆巴佩即将加盟带来的薪资膨胀,如何平衡短期竞争力与长期财务健康,将成为皇马管理层必须面对的课题,而对于阿拉巴本人,或许唯一能平息争议的方式,便是用球场表现证明自己仍配得上那件白色战袍。